参谋提醒粟裕:宋时轮仍有不满,十纵战果是否简写,粟:如实上报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01 点击次数:149
1948年9月,济南一战胜利落下帷幕,咱们军队首度攻下了一座真正的城市,还从中学到了不少打城池的实战经验。
战后,参谋们找到粟裕商量总结报告的事,问他总结时重点该注意什么。他们还提到,宋时轮司令员似乎还有点不高兴,在写十纵的战绩时,是不是得稍微留意一下这事儿?
显然,参谋人员是在提醒粟裕,得好好给宋时轮来点教训了。之前宋时轮敢顶撞粟裕,现在就算交了检讨,还是找借口,明显没服气,得让他知道厉害。
粟裕对参谋人员的提醒心知肚明,他轻笑回应,中央让他担任总指挥,自然是要对整个战役负责,现在可不是争执个人恩怨的时候。
他告诉参谋们,上报的时候要真实反映,十纵的功劳就得是十纵的,不能少算一分。
为啥参谋特别指出宋时轮的这点问题,还说他到现在心里还挂着这档子事呢?咱们得从战役开始前的情况说起。
在济南战役前的曲阜作战会议上,粟裕正安排作战计划,当他提到十纵要攻打城西时,司令员宋时轮突然站起来,大声向粟裕反映,说十纵之前损失惨重,若不补充人员与装备,这次战斗十纵可能无法胜任。
在这么关键的作战会议上,一个纵队的司令员公然顶撞了战役总指挥,这在军事上是禁忌,还可能扰乱整个战役的安排。周围的人全都傻眼了,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喘,都等着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。
粟裕作为总指挥,得考虑整体战局,于是他对宋时轮说,这么做是为了攻城,前指也仔细研究过了,大家都挺难的,这个计划已经尽量考虑到了大家的实际情况。
然而,宋时轮对粟裕的说法不以为然,两人争执起来,宋时轮甚至中途退出会议,宣称要不打仗就回老家休息。
这事儿太不像话了,根本不能忍,好多将领都看不下去了,都说宋时轮这人有纪律问题,只顾自己不顾整体,把粟裕的领导地位都给影响了,明显不把粟裕当回事。
毛主席和党中央得知那事后,立刻下令让粟裕立刻撤销宋时轮的职务。毛主席之所以这么生气,他自己心里很明白,因为宋时轮这位老将一直对粟裕不太客气,不止一次顶撞过他。
不过,粟裕觉得这时候换将领不太妥当,毕竟前线将领们肯定都有难处,可能不太明白整个战役的安排,让他们适当发泄一下也无妨,反正让他们在战场上立功赎罪就好。
结果,粟裕特意给毛主席拍了一封电报,这才使得宋时轮的职务得以保留。
打完济南战役,宋时轮把任务完成得妥妥当当,可事后他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,于是赶紧给华野的粟裕领导写了份检讨,诚恳地承认自己当时做错了。
不过,大家看完那份检讨后都觉得,这主要是分析外界因素,感觉像是在找借口,不太能看出真心道歉。所以,当参谋们撰写济南战役的总结报告时,他们便建议粟裕可能需要对宋时轮进行一番“敲打”,这才引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。
但粟裕这人胸怀宽广,他特别说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否定十纵的战功,还强调要真实反映十纵的战绩,连宋时轮都没给脸色看,这事儿充分说明了粟裕的心胸有多么宽广。
后来,宋时轮成功留任十纵司令,参与了后续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,尤其是长津湖战役一战成名。要不是粟裕当时宽宏大量,宋时轮可能早就被撤职了,那也就不会有他后来的辉煌战果了。
宋时轮对粟裕的宽宏大量心存感激,之后两人紧密合作,成了并肩作战的好兄弟。粟裕离世时,宋时轮在追悼会上动情地表示:“粟司令在我最困难的时候,三次挺身而出保我,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。”
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宋时轮对粟裕的敬重与深切怀念之情。